别与人一般见识

作者:区文伟

“别与人一般见识!”

这是我在童年时经常听到父辈们殷殷切切、反复叮咛的一句话,久而久之,也就成为我学会修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
记得那时我生活在农村,大多数的大人都没有上过学堂,但很多人都会说这句有点文绉绉的话,尽管人们说这句话的语气与情调时有不同,但其目的与意义几乎都是一样的——希望听这句话的人学会善良厚道的平静与宽容,从而做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。

后来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与钻研古文化,并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的细心观察和了解,对这一句话的含义有了比较丰富、完整的理解。

几千年来,我们的国人大多数都愿意传承着“以礼待人、以理服人”的善良厚道的传统美德。这种传承是以家庭式的父传子的言传身教为主的!所以,即使没有上过学堂,只要刻苦努力,同样可以从小就学会谦和有礼的美德(几十年前随处可见的自然质朴、慈善好客的大爷、大妈、及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就是明证)。若能上学堂努力学习的人,就能学到更丰富的信仰与修养的知识,故有“知书达礼”之美誉。

“别与人一般见识“是一般人家对子女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常用语。特别是当发现自己的子女与别人发生争执、或感受到欺凌与屈辱时,有修养的父辈总是平静温和地以这句话来进行劝慰与勉励。通常都是很有效的!

为什么呢?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化解争拗、化解怨恨与怒火呢?

这句话究竟说了什么?有什么奥妙呢?

这句话有两个版本:

“别与人一般见识”是属于文雅的版本。

通俗版本是“不要与别人一般见识。”

这句话最显浅的意思是:“你已明知别人只有一般的见识,为何要降低自己的见识呢?”

稍深一层的意思是:“你已明知别人的恶念丑行是不对的,为何还要把自己赔上去呢?”

更深一层的含义是:“既然你已确立了良好的修养目标,为何遇到这类事情时还去计较呢?”

最高深的含义是:一个高修养的人,应该时时处处都以谦和礼让的心境来处世待人,以平静宽容的心怀来审时度势、洞察世态人心,从而以情真意善、光明磊落、大方得体的适度言行去感动与转化缺失修养的人!”

我认为,对这句话的丰富含义的理解与运用,是需要从小就在具有良好修养氛围的家庭中接受熏陶与培养,又愿意学习与继承优秀古文化,才能把握得好的。

我相信,这句话是前人为了提高修养而设的,因此在使用时也应带着这个目的。以善良厚道的情感和高尚的意境(宽容、博大的情怀)来说,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好作用。

前人把以一般的公义标准来衡量,已属于粗野、欺凌等丑恶行为淡化为“一般见识”,其用意有二:一时突显自己高修养的标准,不屑与人争斗;二是对那些表现丑陋之人,还是带着真诚的尊重与关爱,以宽容忍让之心相待,以期引导其走上有修养之路,故而不把他们排除出“正常人”的行列。这种“淡化”,可说是一种有意的“抬高”,给人以鼓励与期许之情。那时候,多数人都懂得这些含义,都知道这也是中国前人善良厚道的一种表现。因此,稍有良知与修养的人,每当听到人议论自己的某些行为是“一般见识”时,就会感到羞惭。

当然,这句话也许还包括了一种特殊的含义:就是当你发现别人当时的心灵素质及其见识无法理解你,你又觉得难以一时之间让其明白时,可用这句话作为解脱与自勉。估计也能产生好的作用。

在青少年时,我非常留意观察人们在使用这句话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、语气及结果。发觉凡带着平静、温和语气说这句话的,都是比较有修养的人,说话后产生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。 而那些带着明显的贬损他人、抬高自己的用意而说这句话的,本身就属于缺失修养之人,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
“文革”后,很少听见有人说这句话了。因为“修养”已被批判得体无完肤,所以老一辈有修养的人不敢说这句话;而年青人可能多已不懂这句话的丰富含义,故而也不说了!偶尔听到,也是用于贬义的居多。

为何今天我特意重提这句话呢?

因为我想解答小朋友、小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颇难解答的问题(第15个问题),因为我在前几年的夏令营中已为你们提出了一个美好的期待——希望你们尽快成为“高修养、高学问、高素质的人”!

因此,我建议你们首先学会在心中常常自己对自己平静温和地说一句话:“别与人一般见识!”

然后,找个适当时机(以平静的时刻为宜),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感情和语气来对自己或对亲人说这句话,看看反应如何。

第一种是,平静、温和、略带微笑的说。

第二种是,凶巴巴、恶狠狠地说。

第三种是满怀怨愤、无奈、结结巴巴、一字一顿地说。

回答了小同学的难题,也想对大同学多说一声:

“其实,你也应该学会使用这句话!”

[完稿于2014年11月20日。区文伟老师特意撰写此文回答一个小同学提出的难题。如果你想知道具体问题,请点击这里。]

© 2021 盘古文化国际研究所
网站申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