谦 虚—— 区文伟老师在《浅谈文化》读书会上的讲话之二

什么是谦虚?

为了让大家先有感性的认识,我把谦虚的对立表现说一说,那么,同学们的思路可能就容易整理了。

狂妄自大、自以为知、自以为是、骄傲、自满、八卦(喜欢说长论短,搬弄是非)、喜欢打断别人的话等等,这一切不良表现都是不谦虚的表现,也就是谦虚的对立面。

认识了不谦虚的内容是什么,对于谦虚是不是比较容易理解了呢?

具体地说,人具有了谦和的心态和虚怀若谷的宽阔情怀,以这种谦和的心态,宽阔的情怀来待人处事就是谦虚了。人要达到比较高层次的谦虚,真的很不容易。

怎样才能做到有谦和的心态和宽阔的情怀呢?首先需要修养自己的心灵。而修养自己的心灵,又要先懂得认识自己的心灵,故此,自知之明很重要。可以说,人的谦虚来自于人真诚的自知之明,来自于人的良好修养。如果达到这两个标准了,那么这个人可算是谦虚了,但还不是最高层次。

谦虚分了很多个层次,比如对人有礼,愿意让一让别人,这也算谦虚,但这只是基本的谦虚;又如,能认真听别人讲话,不打断人家的说话,这种表现也可以说是谦虚。但还不能算高层次的谦虚。

人们在日常的生活、工作中表现出来的“谦虚”,其实大多数是客套话,有些是虚伪的。真的,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对于客套、对于虚伪与谦虚搞不清楚。一些人为了讨好人家,表现得似乎有礼貌、恭敬、对人唯唯诺诺,以为这就是谦虚,实质上是发自内心内在的利益需要而作出这些丑陋的行为。但是,许多人并不能够认识清楚这种实质。

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,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真诚,学会诚实。要回复到童年时候那种(人性善恶对半的)纯真,不虚伪,不为了后天的利益、后天的欲望有意表现出某些“恭敬”或什么。

所以,真诚、诚实是谦虚的基础,也是人修养的基础。这一点,大家在讨论时没有提到,或只是皮毛地提提。

有几个同学联系到自己,谈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以为是,从自我感受出发来做事是不谦虚的表现。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,也认识得对。

有同学说到别人提意见时,自己喜欢听的就听,不喜欢听的就不听,这种状况也代表了很多人。那么,自己喜欢听的时候愿意认真地听,这算不算谦虚呢?也算。但是,这种谦虚是不是很低水平?是不是很狭隘?是不是局限在很狭窄的范围呢?

一个人真的从小树立了善良美好的信仰和修养,那么就会愿意带着真诚的心来认识自己,认识世界,慢慢就具有了自知之明。认识了自己的优点,那就努力保持它;认识自己的缺点,那就努力地改造它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修养。这样的修养多了,就成了良好的修养。人有了善良美好的信仰,就会觉得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存,同时还要为他人的利益而生存。有了这样的思想、这样的心怀,这个人的心胸就会越来越宽广。在这个过程中,就会认识到当自己愿意表现出谦和有礼的态度时,自己的内心就能处于比较平静、宽阔的状态。有了这样的状态,无论学习(不管学什么)或者听别人说话,就会很容易听得清楚、记忆得深刻,学习效率就会比别人快得多、高得多。

有几个同学提到过去的年代经常说的两句话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。”虚心也是谦虚的一种表现,但不算很高的境界,因为它没有提到真诚、谦和。如果认识真诚、谦和那么高的境界,你就会随时随地告诫自己:我对自己认识了多少?我的胸怀达到哪个层次?我的知识水平又到哪一个层次?能够经常这样问问自己,才会真正理解我说过的:当我们面对天、面对地的时候,是不是有一种渺小卑微的感觉呢!
其实在这个世界上,真的能产生这样感觉的人是很少的!谁愿意默默地对天对地去思考?谁愿意默默地对天对地经过思考后觉得自己渺小卑微呢?大多数人只是面对自己的生活、面对自己的工作,想着怎样挣多些钱,怎样讨好领导把人际关系搞好些。所以,人的心灵出发点不一样,他对天对地对人对物的认识就完全不一样。现在很多人的心态就是:管它天管它地、管它人管它物,首先管好我自己的利益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。是这样吗?所以,我们要学会实实在在地检讨自己的心态、自己的心灵究竟达到哪一个层次。这样做,对谦虚的认识才是比较实在、比较丰富的。

同学们虽然对谦虚有些认识,但是理解得不够全面,不够深刻,也不够具体。希望听了我讲的话后,认真地思考,再联系自己的实际,就会有比较丰富、具体的认识了。在下一次讨论时就会深刻得多。希望同学们都能达到这样的进步。

【2016.9.在一次《浅谈文化》读书会上的总结讲话。】

© 2021 盘古文化国际研究所
网站申明